后信息时代的信息获取和验证指南

长话短说:东奥开幕以来的微博环境太吓人了,以至于我不写点什么不能心安。

作为背景,我搜到了几篇文,可参见:被谣言圈养的人说不清的东奥铁三水质问题奥运观赛——正在变成一场情绪宣泄的狂潮?

我厌恶争吵,所以我总在试图理解各方的观点,然后看怎么能釜底抽薪地避免争吵。

首先我意识到的是,如果每个人都能对信息有着最基本的判断和验证,那么不仅可以省掉很多无谓争吵,更可以保证下一步的讨论/争吵是建立在实实在在的事实基础上的。
(但同时,我觉得对于我能触达的受众来讲,要讲的东西可能完全是读者已经知道的……)


要明确,对待任何信息,都应该抱着怀疑的态度。区别仅仅在于怀疑的多少。
接下来,我们心里该有谱的是对信息源的合理分级。
对此,ad fontes media做过一个知名的图表,Media Bias Chart

Media Bias Chart

这里面包含的都是西方媒体,最上方的——即最客观表述事件本身,不含左右意识形态的——是美联社(AP)和路透社。我前一阵还发现他们各自有自己专业的事实核查(Fact-Checking)团队,并且每天都在自己的网页上保持辟谣更新。(好想去这样的团队!)

如果要对应到我们能接触到的中文媒体,我没有搜索到有人做这件事,而事实上这也不太可能做到。所以应该所有媒体都在右侧,“观察者网”之类的会在右下角,三联之类的会往中上靠一点。让我最遗憾的是在中文世界没有对标路透社和AP的媒体(新华社其实是很偏右的)。

所以,一则新闻,

  • 如果来源是“观察者网”之类,我们需要先剥离它试图输出的观点,再用自己的思路重新去吸收事实本身。如果过于耸人听闻,还要去做事实核查。(参见瑞士大使馆辟谣事件
  • 如果是营销号发的消息,它们在图表中就更加靠右下方,以我的经验,大概率经过了有利于扩大转发量的新闻二创工作。也就是说,要么加上了自己强力的解读,有时为了输出自己的立场甚至会对新闻事实本身做处理。
  • 如果是专业领域颇有建树的大V,日常还可以放松下警惕;如果是所谓“爱国大V”,“知名恨国党”,靠释放情绪吸粉的这些人,一定要做事实核查,并且注意不要轻易被事实(如果有事实的话)以外延展出的东西影响。

对于能使用Telegram的朋友,推荐订阅“iBreaking”“竹新社”频道。
前者只推送突发的重大新闻,后者推送的密度更大一些,他们7x24对于突发新闻进行编译和推送,新闻源可靠,立场中立,不加评论,不做偏向性编辑,可以说填补了上面图表中中文媒体的空白。

最后,如果想获取新闻现场的第一手信息,那么势必要借助社交网络。我常用的是以下一些手段:

  1. 进入微博的同城页面进行地理维度的筛选(如郑州雨灾、武汉疫情时的真实状况——尤其在站方开始和谐前)
  2. 善用微博的搜索功能进行关键字搜索(这简直是我用得最多的功能——尤其在该关键词没被和谐前)
  3. 对于发生在外国的事件,把微博换为Twitter,只不过他好像没有提供基于地理定位的筛选
  4. 在俱乐部房子没被墙的时候有一些非常好的讨论房间可以听到某些平时听不到的第一手资料,但现在已经没了

再提两句事实核查,我也没有深入研究过,其实有Google和Google Image Search就能搞定大部分需要溯源的事件,部分内网的事件可以用前述的微博搜索辅助求证。


虽然说了这么多,最后还是要拉回来:如果你问我,现在假信息这么多,好像大家为了流量不择手段,是不是新闻最黑暗的时代了?
不是,绝对不是。
因为本质上我们现在拥有的这种东西叫多样性。而多样性,是世界上最好的事情。
比起之前只有几家信息源垄断一切,现在我们只需学会使用一些工具,就能自己把握自己想要获取的一切。

所以,如果可能,也很希望每个人的信息源构成是多样化的。有偏右的媒体,也有偏左的,兼听则明,防止偏听偏信。

2021.8.30 一稿@豆瓣
2021.9.10 二稿

事实核查系列